跳至正文
  1. »
  2. 物联网常见问题解答
  3. »
  4. 电磁波相关定位技术
  1. »
  2. 物联网常见问题解答
  3. »
  4. 电磁波相关定位技术

电磁波相关定位技术

电磁波相关定位技术

目录
目录
电磁波相关定位技术
电磁波相关定位技术

利用电磁波定位的原理分为信号强度法、到达角/离开角法、飞行时间法等,定位精度依次递增。

电磁波信号强度

利用信号强度进行测距和定位的典型技术是低功耗蓝牙 (BLE) 和 Wi-Fi 定位。例如,蓝牙标签广播信息,蓝牙网关接收。然后,网关将数据发送回服务器,服务器计算信标或跟踪器的位置。方法可以是点定位(存在检测)或三角测量。它也可以是通过蓝牙标签发送信号,由跟踪器接收并转发。

我们公司的 B-移动B-固定 系统采用此方案。蓝牙网关可以 LoRa蓝牙网关, NB-IoT蓝牙网关.

技术准确性距离功耗
蓝牙1~3米< 150 米5毫安
无线上网10~15米< 100 米100~200毫安

BLE与Wi-Fi定位技术性能对比
Aoa和Aod方法原理
AOA&AOD方法原理

AoA 和 AoD 定位技术

根据待定位终端上下行方式的不同,高精度蓝牙定位可以分为到达角(AoA)和出发角(AoD)两种技术原理。AoA技术原理是采用单天线发射测向信号,接收设备内置天线阵列,信号经过时,由于阵列中接收到的距离不同,会产生相位差,进而计算出相对的信号方向。

AoD则与前者相反,将带有天线阵列的设备安装在固定位置,向单天线终端发射信号,单天线终端检测信号方向,进而计算出位置。

AoA 和 AoD 优势

  • 终端成本低
  • 仅需一个网关即可实现亚米级精度

AoA 和 AoD 的缺点

  • 覆盖范围有限 •
  • 网关需要准确固定在一个位置,并且不能受到振动•
  • 网关需要通电并连接到网络

ToF(飞行时间)定位技术

ToF定位是通过分别测量移动终端与三个或三个以上基站之间的信号传播时间来实现的,采用三角定位。设移动终端到基站的直线距离为R(半径),那么根据几何原理,移动终端的位置必然位于以基站i的位置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上。同理,多个圆的公共交点就是移动终端的位置。

Tof定位方法
TOF定位方法

典型的TOF定位是卫星定位。此外,运营商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或测量信号强度来定位手机,即所谓的LBS(基于位置的服务)。LoRaWAN也支持飞行时间定位,但需要安装三个或更多的LoRa网关。定位精度根据网关距离和周围建筑物数量,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

UWB定位技术

超宽带 (UWB) 技术是一种 无线的 UWB是一种使用1GHz以上频段的通信技术。UWB不使用正弦波,而是使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来传输数据。因此,它占用的频谱很宽。

UWB技术具有系统复杂度低、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对衰落信道不敏感等优势,同时具有低截获率和高定位精度等特点,特别适合在室内等密集区域实现高速无线接入。由于其覆盖的频谱范围广,通过无线通信,UWB可以以每秒数百兆比特或更高的速率传输数据。UWB可以在超宽的带宽上传输信号。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数据,UWB在3.1至10.6GHz频段占用超过500MHz的带宽。

UWB定位优势

  • 强大的穿透能力
  • 低功耗
  • 抗多径效果好
  • 非常安全和简单的系统
  • 高精度

UWB定位的缺点

  • 部署成本高
  • 覆盖范围有限

UWB定位适用性

  • 追踪室内静止或移动的物体
  • 人员跟踪和导航

单边双向测距

单边双向测距的基本原理如下

图:SS-TWR测距原理:设备A向设备B发送脉冲,经过一段时间t轮后A接收到设备B返回的脉冲。设飞行时间为tp,那么可以粗略计算出:

2t p = troundA – treplyB

Ss-Twr测距原理
SS-TWR测距原理

两个时间差是基于当地天文钟计算的,当地时钟误差可以抵消,但不同设备之间会存在轻微的时钟偏差。

随着TreplyB和钟差的增大,飞行时间的误差也同时增大。

双面双向测距

双面双向测距是一种扩展的测距方法,它记录两次往返的时间戳,以计算飞行时间。虽然它会增加响应时间,但可以减少测量误差。如果您对此解决方案感兴趣,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详细的介绍。

UWB定位精度可达30cm甚至更高,功耗相对较低,广泛应用于矿山无人车、贵重货物定位等领域。目前主流UWB定位方案的锚点需要时钟通道和电源供电,建设复杂度较高。

我们拥有基于LoRa和UWB技术的高精度定位系统和防碰撞系统,该系统具有精度高、功耗低、无需布线等优点。

RFID(射频识别室内定位技术)

射频识别定位系统部署在停车场、滑雪场、高尔夫球场、码头等场所。用户可以将系统部署在特定区域进行定位,并在这些区域的特定位置(例如主要出入口)放置RFID标签读取器,系统即可实时探测到带有RFID设备的物体位置。

RFID室内定位技术作用距离较短,但可以在毫秒级时间内获取米级以内的定位精度信息。而且由于非视距电磁场的优势,传输范围较大。标签体积相对较小,成本较低。

RFID室内定位已广泛应用于仓库、工厂、商场等场所,获取商品流通的位置信息。目前,基于RFID技术已有大量成熟的商用定位解决方案。RFID室内定位在应急救援、资产管理、人员追踪等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RFID标签属于被动通信,抗干扰能力较差。

探索白皮书:定位技术基本原理介绍

分享此博文:

zh_CNChinese